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山中日渐长》:凤凰文艺“新青年”丛书再推新篇

  • 资讯
  • 2025-01-12 18:24:09
  • 2

1月10日,“惊险的风景:‘新青年’丛书分享会暨李晓晨新书《山中日渐长》首发式”在北京国展中心江苏馆活动区内举行。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文学评论家、《十月》杂志主编季亚娅以及“新青年”丛书的三位作者李晓晨、孟小书、小珂相聚北京,就青年写作的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为配合此次活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特别设计发行“新青年”文创徽章一枚并现场揭幕。

“新青年”文创徽章揭幕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上世纪90年代,江苏文艺出版社即以先锋而专业的姿态推出“青年作家文集”,包括铁凝、迟子建、苏童、毕飞宇、池莉、范小青、林白等。这种为青年作家出版第一套文集的“冒险”行为,无疑是文学出版史上的创举,所涉作家都在此后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并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文学。

自2019年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着力打造“新青年”丛书,并以此为媒介,整合优秀青年作家资源、系统推介。6年来,“新青年”丛书秉承着作者的第一本书或早期重要作品的原则,每年持续出版,现已成为凤凰文艺文学板块的优质品牌之一。到目前为止,“新青年”共计出版了11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分别是徐小雅《少女与泰坦尼克》、栗鹿《所有罕见的鸟》、叶城《在南方醒来》、端木赐《燃烧的仙鹤》、王选《最后一个村庄》、索南才让《荒原上》、孟小书《午后两点半》,三三《山顶上是海》、小柯《龙虾,龙虾!》、小昌《世界扑面而来》以及最新亮相的李晓晨的《山中日渐长》。

《山中日渐长》书封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新青年”丛书品牌策划人李黎在发言时表示,传承、现实、理想和探索是“新青年”丛书的四个关键词。“我们在2017、2018年左右看到的这批新的作者,同以往几代人相较,最大的变化是文学在他们看来,已经从实现自我的手段变成了自我经历的途径。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这批青年作者生长在互联网背景下,处在四通八达的信息社会,他们本身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人身上都会有无限的可能。”

“最初在做这套书时,一位友人曾告诫我,‘你作为编辑,最好做成名成家的作者,没有名气的作者不要去碰。’可如果所有的出版人严格遵循只做名家这么一条金科玉律,那么被市场认可的名家最初是从哪里来的?这在逻辑上就不能自洽。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建筑在理想之上,‘新青年’丛书无非就是和一些有理想的作者一道,共同做一件有理想色彩的事情。同时为了把理想落地,我们会在包括宣传、推广,成书等各方面都变得更切实际。”李黎说。

李黎

据介绍,“新青年”丛书的作者们经历殊异,他们有的专职写作,有的在专业的文学报刊任职,有的从事新闻工作,有的在上市企业任职,有的北上学医,有的南下打工……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阅读、热爱文学写作,愿意用细笔勘探生活,处理当代社会错综复杂的感受和经验,展现出年轻人复杂而多元的精神空间。

如果将这些作品视作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呈现出足以代表当下青年写作的多元裂变、抑制性和可能性:《荒原上》作者索南才让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所有罕见的鸟》作者栗鹿获得了“第一届凤凰文学奖”,《山顶上是海》作者三三荣获“郁达夫文学奖”、入围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长名单。他们以新锐的姿态立足文坛,势必成为文学界的未来之星。

新锐小说家李晓晨的短篇小说集《山中日渐长》由《二十一楼》《去岛屿》《南湖街》《山中日渐长》等10篇小说构成。作品聚焦发展变动中的城市空间,呈现出大都市中青年人的生活样态和精神风貌。小说的语言克制舒缓,在不经意间捕捉到我们生活中意有深味的瞬间,用从容的节奏讲述人生不期而遇的无常。

李晓晨

李晓晨坦言,“新青年”丛书让自己感到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伟大的传统接续了起来,给自己一种莫名厚重的力量。“写这本书是因为在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间,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非常特别的生活和时光。当时我居住在北京,每一天在屋子里不知道该做什么,有很多的想法和情绪。突然有一天,窗外飞来了一只斑鸠,一片羽毛掉落在我的床前地毯上,我突然觉得可以开始写点东西了。”

“那几年经历很多让我触动比较大的事情,比如父母的生病,还有亲人的一些故事,我觉得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写到小说中去。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所传递出的那种经验和情感,我想是真实的。我不知道文学对于别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那段时间以及之后的日子里,文学确实支撑了我生活的很多空间,给了我非常大的力量,让我得以克服很多的困难,足够勇敢面对很多的东西。”李晓晨说。

《午后两点半》是“新青年”中形式感最强的一本,该作品出版于2022年,是一本图文合集的“小书”,作者孟小书分享道:“我觉得当下的青年写作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我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元化。比如AI人工智能,比如大家开始关注气候问题,包括战争这样的国际性话题以及像李晓晨写的年轻人在都市中的情感困境。还有一部分青年作家,他们其实是90后,但写的东西可能是60后关注的乡土问题,文笔非常老到,且关注的乡土问题和上一代作家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书写角度。”

短篇小说集《龙虾,龙虾!》作者小珂曾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工作,做过一套“未来文学家书系”。她说:“我们当时想的就是抓住青年作家当中一个非常有典型性的特质,就是不设限感。我们出了李唐、渡澜、杨好的书,都是很先锋的作品,这确实是青年作家的优点,因为他们不怕犯错。有的作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上并不足够成熟,正因为这样,却更有魅力。”

与会者大合影,左三为作家小柯,右三为作家孟小书

季亚娅在发言时谈到了当下青年写作的另一个层面。“从去年开始,我们注意到青年写作出场方式的变化,全国高校都开创了创意写作专业,成为二级学科,这意味着中文系培养作家的传统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我们注意到现在出场的很多青年作家们,一打量他们的背景和简历,会发现都是各个高校的创意写作的学生。因为受过比较好的写作的训练,上来起点就比较高,他们的老师也都是名家名师,这跟李晓晨的写作构成特别有意思的对比,前者会特别重视形式、观念、先锋技巧和语言,但恰恰忽视了那些枝叶丰盈的生活质感。”

季亚娅

在乔叶看来,青年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去辨析‘青年’和‘年轻人’这两个词的话,后者把‘年’字放在前面,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的指向。而我们提到‘青年’时则无疑更具文学性和精神性,‘青春’的“青”字更多是内在的指向。有句话很有名,有些人在25岁已经‘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被‘埋葬’。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已不再生长,即便他才只有25岁也不能被称为‘青年’。对我而言,幸亏有了文学,某种意义上让我觉得自己还处在青年的状态,尤其是会在写作的时候忘记年龄。年龄确实会带来很多限制,但在写作时,尤其写小说的时候,人会有一种飞翔的状态,这是非常美妙的。”

“李晓晨在作品中形容女生的长相,浓颜系和淡颜系,她本人就是典型的淡颜系女生,有清冷之美。她的作品题材丰富,我们会看到生活现场和文学现场在共同起作用力。”谈及《山中日渐长》的阅读感受,乔叶表示这个题目能够把整本书所表达的人生情绪笼罩起来。“人生的旅程就像在山中行走一样,可谓‘山中日渐长’。走在这座山里面,你有很敏感的一颗心,也有很细腻的笔触、很好的认知,李晓晨其实是做好了在写作上各种准备的一位作家。她走在连绵不断的人生的大山里,沿途风景不断,只要坚持写下去,她的这种文学的风景也会连绵不断。”

乔叶

另据悉,接下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还将持续推出更多青年作者作品,为广大读者更好地呈现当下青年作家群体的整体版图与逐渐清晰的个人面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