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上海交大追思黄旭华院士:专题展下排起献花长队,“他是精神坐标”

  • 职场
  • 2025-02-08 09:24:11
  • 15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园的西区,旭华路是一条几乎贯穿南北的道路。开学时节,这几乎是全校最热闹的道路之一,沿旭华路一路穿行,会经过学生宿舍、体育场、用餐区、快递区、活动场馆等等。学校生活的种种,是被旭华路串起来的。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内的旭华路。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某种意义上,旭华路也像是黄旭华“学长”在上海交大影响力的具象表征——在这所学校,黄旭华是对师生们影响备深的人物。除了旭华路,这里还有旭华班,有黄旭华专题展,有120周年校庆时推开椅子站立、收获10余次掌声的经典演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与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交大人。

2016年,92岁的黄旭华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大会上“推开椅子”,坚持全程站立演讲。 校方 供图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由此,当2月7日黄旭华院士的讣闻传来,上海交大第一时间发起了追思活动。在校的师生乃至还在寒假中的学子从各处奔赴追思现场,用自己的方式送老先生一程、聊表哀思。

2月7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黄旭华院士追思活动现场。

据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月7日16时30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一楼大厅看到,人群在黄旭华院士的追思活动现场排起长队。师生在追思活动入口处可领一支鲜花,分批进场后,默哀并向黄旭华院长的肖像三鞠躬,而后一一敬献鲜花。

2月7日下午,黄旭华院士追思活动现场,排起长队。

参加追思的师生们,也在现场对黄旭华院士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记者看到,追思活动现场设在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船建学院”)的院情展示馆,馆中有一整面墙,主题即为《为祖国“深潜” 黄旭华院士专题展》,细数了黄旭华院士的生平,包括求学、献身核潜艇事业、历经千帆归来的种种。正对专题展的是一整面黄旭华院士的肖像照,亦即师生敬献鲜花处,上书“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此外,馆中还有黄旭华院士在2022年10月留给学子们的题词,不少师生在此朗读出声:“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2月7日,上海交大学生排队等待进场向黄旭华院士献花。

黄旭华院士为学子留下的题词。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薛鸿祥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处展览是常设展,几乎设在船建学院学子要搭乘学院电梯的必经之路,也因此,学子们几乎常年“沉浸式”地受到黄旭华院士事迹的熏陶。

上海交大学生向黄旭华院士献花。

薛鸿祥几乎在2月7日一早进入学院大门时,就听闻了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不胜伤感。2022年,薛鸿祥曾去武汉看望老先生,彼时,船建学院正筹划办一个船建方向人才培养的特班,面向未来海洋特别是水下领域的人才培养,薛鸿祥等希望征求黄老的意见。

“黄院士非常支持我们,也给我们写了很多鼓励的话,那些话语如今也留在了院史馆的墙面上。”薛鸿祥记得,彼时黄旭华的思路还非常清晰,侃侃而谈,“跟黄院士谈话时,会觉得自己也很受教育。”在征询黄旭华意见的基础上,202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首次作为新增专业纳入上海交大强基计划,这一新增的强基专业还被定名为“旭华班”,“虽然现在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各方面与黄院士当时相比,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科学精神,还是要我辈以及我们的后辈,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团队就是搞水下工程的,专业的前身就是潜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水下工程研究所赵敏研究员也在献花纪念的队列中,虽未直接见过黄旭华院士,但作为水下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所在实验室的工作可视作黄旭华核潜艇事业的某种延续。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也让赵敏颇深震动,“黄老对后辈的工作是很关心的,以前我们团队研制重大装备、做一系列论证时,黄老提供过支持,也一直关注着后续的工作。黄老的事迹和他对后辈的关心,对我们的激励都很大。”赵敏说。

2月7日,上海交大船建学院附近挂起“我们永远怀念您,敬爱的黄旭华学长”横幅。

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赵青韵,则是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感到一阵坐立不安。听闻学校有追思活动,她第一时间从家中赶来学校,也自愿做了活动现场的志愿工作。“在入学、校庆等各个节点,我们交大学生都会听到黄老的故事,所以今天听到黄老过世的消息,确实感到一阵哀痛。”来到追思现场,手持鲜花的一刻,赵青韵感到,她与老人相隔甚远的生命线仿佛生出一个交点,“一方面,今天我有机会来送送黄老,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我有什么能力用所学为黄老做点什么吗?比如此后,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更好地宣传黄老和他的精神?”

“黄老虽已离去,但他是我们交大学子永远的精神坐标。新一代的船海学子一定不负所望,砥砺前行,继续为海洋强国梦想贡献新的力量。”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强基计划旭华班学生代表杨天炯说。

据悉,2月8日10时30分,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山茶社纪念碑处,还有一场为黄旭华院士举办的追思活动。

位于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山茶社纪念碑。校方 供图

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参加了交通大学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他和伙伴们通过这个阵地,以各种形式演出大量蕴含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黄旭华也因为在“山茶社”的卓越努力,不仅成长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而且其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实质性的演变,逐步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1949年4月,黄旭华在交大校园里加入中国共产党。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