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中粮“白菜心”吕军跨界掌舵大唐,有哪些考验?

  • 房产
  • 2025-02-20 10:50:11
  • 14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电力系统迎来一位意外的跨界掌门人。

2月18日,大唐集团官网更新显示,吕军履新大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同日,吕军前往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下称托电)调研,作为其上任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吕军出生于1967年8月,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其职业生涯始终在粮食系统内发展,是根正苗红的“中粮系”。在本次调动前,吕军担任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已超过六年。

从中国农业大学系统工程及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吕军加入中粮集团,历任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兼任中粮集团金融业务群副总经理、中粮集团战略部总经理、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2010年5月,吕军升任中粮集团副总裁、党组成员。2013年10月,他调至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担任党组成员、总经理,并于2016年任该公司一把手。

在转道中储粮近5年后,2018年7月,吕军回归中粮集团,接替退休的赵双连成为其党组书记、董事长。

没有任何能源系统的工作经验,却空降电力央企担任一把手,在近几年并无先例。当前,中国其余发电集团的掌门人——国家能源集团邹磊、华能集团温枢刚、国家电投刘明胜和华电集团江毅均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

“电力系统比较封闭,五大电力、两大电网之间人事交流比较多,”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对界面新闻表示,类似吕军的调动并不多见,但也有宁高宁从中粮集团调至中化集团的先例,“可能是因为个人能力比较突出”。

宁高宁是跨界执掌央企的标志性人物,曾主事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等企业。2004年,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至中粮集团担任董事长,后又于2016年赴任能源央企中化集团。

吕军在中粮时期曾与宁高宁共事,是知名的全球粮食贸易和期货交易专家,以擅长资本运作和市场化运作著称。宁高宁在其《三生万物》一书中,评价吕军是中粮集团的“白菜心”,其一度不愿吕军离开中粮集团;2018年从中储粮回归中粮集团时,吕军“把粮食全产业链的环节都摸过了,人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公司了”。

现年57周岁的吕军,也是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目前的能源央企中,仅有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同为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粮集团和大唐集团均是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2023年中粮集团资产总额7307亿元,略低于同期大唐集团8686亿元的资产规模,但前者营收达到了6921亿元,利润总额212亿元,连续四年利润总额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大唐集团在2023年度的总营收为2567.38亿元,净利润90.25亿元,盈利能力远不如中粮集团。2021年,由于煤价高企,大唐集团净亏损达到248亿元,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出现亏损的公司。

在发电央企中,大唐集团在资产、装机量方面也稍显弱势,2024年《财富》500强排名418位,居于五大发电集团之末。截至2024年末,大唐集团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也位列五大发电末位。

吕军从粮食系统跨界执掌大唐集团后,重点任务将是提升集团的行业竞争力。

脱胎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离”,大唐集团的起点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并不低。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年末,大唐集团可控装机容量4165.55万千瓦,仅次于华能集团的4321.42万千瓦,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排名第二。

彼时,煤炭市场火热,大唐集团进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积极布局煤化工行业,但在持续投资近十年后,这一板块经营恶化、环保安全问题突出,成为大唐集团发展的拖累。

2015年,大唐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大唐发电(600198.SH)年报显示,该公司在煤化工业务上继续追加投资24.42亿元,已累计实际投入了642亿元。大唐发电的煤化工资产为686.5亿元,负债高达653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5%。

2016年,大唐发电将煤化工业务打包1元转让给大唐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新能化)。大唐集团在接手“烂摊子”后,不得不消化巨额亏损和债务,业绩增长乏力,在《财富》500强的排名也被华电集团、国家电投超越。

折戟煤化工标志着大唐集团第一轮业务转型失败。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国资委要求2025年央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大唐集团马不停蹄地开启清洁能源转型。

2020年末,邹磊接手大唐集团时,该公司资产总额7965.63亿元,发电总装机1586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80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仅38.16%。

邹磊是吕军前任大唐集团一把手,2月18日官宣被调往国家能源集团担任党组书记、董事长

2021年,受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大唐集团还出现了200多亿元的亏损,当年年底负债率上升至75.77%,为五大发电集团最高。随着后期煤炭市场趋于稳定,大唐集团的业绩才有所好转,2022-2023年分别录得净利润67.08亿元、90.25亿元,负债率71.98%、70.52%。

2021年初,邹磊提出大唐集团要实现“两个转型”,开启“二次创业”,包括从传统电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以及从传统电力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此后大唐集团多次变卖低效火电资产,并着手布局新能源。

不过,大唐集团的体量和资金情况,让其新能源发展稍显局促,该公司明确“十四五”新上新能源装机3800万千瓦。作为对比,华电集团计划“十四五”新增装机7500万千瓦,华能集团8000万千瓦,国家能源集团12000万千瓦。

在邹磊的带领下,2022年大唐集团全年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3262.73万千瓦;2023年,大唐集团新能源开工投产分别为历史最高年份的1.31倍和1.39倍;2024年,大唐全年利润总额、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总装机规模等取得历史性突破。

此外,2022年,“1元包袱”的中新能化还首次实现了全年整体盈利2387万元。

截至2024年末,大唐集团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突破47%,高于国家能源集团的40%,位列五大发电倒数第二,但距离50%的目标仅一步之遥。

大唐集团并未公布2024年新能源装机情况,但从其2023年风、光累计4628万千瓦的装机量来看,“十四五”期间实现3800万千瓦新增应当问题不大。

如果说,邹磊在任期间将大唐集团带出了困境、平稳走入低碳转型,那吕军在掌舵大唐后就需要考虑如何使用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优化配置已有发电资产,并在行业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大唐集团此前尝试进行电力资产多元化,但并未成功,而同行国家电投和华能集团则拿到了核电运营牌照。

此前有业内专家对界面新闻形容目前发电集团的投资逻辑,在水电资源少、火电长期盈利性无法保证、核电资质稀缺的情况下,新能源仍是最好投资选择。

但大唐集团新能源起步晚,存量项目未享受到多少“保量保价”收购的政策优惠,新增项目就将在今年迎来全面入市,面对收益率下降风险。

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 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此外,实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并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即业内简称的“531”全面入市节点。

一位新能源投融资业内人士在近日会议上提及,最新的差价合约预计会保护新增项目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出现项目开发和运营难度、成本的增加,接下去电站运营的实力将会决定国央企发电企业的竞争力,例如市场报价或配储策略的差异。

吕军在2月18日参观的托电,是大唐的门面担当,其火电装机容量高达762千瓦,为全球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承担北京约四分之一的社会用电量。

2024年9月,托电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成为大唐集团旗下由传统火力转向风、光、火多能互补的标志性电厂。此外,托电还在进行达拉特旗150万千瓦光伏治沙和45万千瓦储能项目的二期建设,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

托电在往多能互补转型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增长。2024年,托电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经营利润蝉联大唐集团火电企业盈利第一名。吕军将首次公开露面选择于此,一定程度上表露出其对绿色转型和良好经营的同步期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