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破解新能源出海“碳壁垒”再添利器,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出炉

  • 汽车
  • 2025-02-24 20:58:08
  • 11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将用于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

破解新能源出海“碳壁垒”再添利器,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出炉

中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的出炉,填补了缺少本土化电力碳足迹因子的空白。电力碳足迹因子是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衡量电能产品的总排放量,它反映的不仅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而是从燃料获取如煤炭开采、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电网建设及输送等环节的整体碳排放。

碳足迹因子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电力碳足迹因子具有基础能源属性,是核算各类中下游产品碳足迹的必要前提。此前,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滞后且偏高,未能体现我国近年来电力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贡献。

生态环境部表示,此次研究发布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既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又推动了我国碳足迹管理和数据与国际衔接,夯实了开展碳足迹核算的基础。

欧美国家正以碳足迹追溯机制构筑绿色贸易壁垒,强制要求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或声明。以电池为例,按照《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2027年2月18日起,所有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都需持有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的“电池护照”,才能进入当地市场。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碳足迹数据的管理要求新、难度高,因国内相关基础薄弱、缺乏现成管理体系,被业内视为办理电池护照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的要求分阶段实施、严格程度逐级提升,要求电池经营者逐步进行电池产品碳足迹申报、在电池产品上标明碳足迹性能等级、确保电池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不超过授权法案规定的最大碳足迹阈值。

有动力电池行业人士曾向澎湃新闻直言,欧盟要求在计算产品碳足迹时,必须使用欧盟体系下被认可的数据库,全球主流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由欧美国家主导,中国企业在计算产品碳足迹过程中很难找到准确的数据作为依据。目前欧盟电池法规认可的数据库例如Ecoinvent、GaBi等均是国外数据库,其中关于中国的碳排放因子在选择时存在时效性差、技术代表性差、地区精度低导致核算值远高于实际值的情况。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1月下旬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发布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测算过程基于大量典型代表案例调研,大部分采用国内企业实测数据,形成的数据小于Ecoinvent、GaBi等国际数据库的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更加符合我国电力发展客观实际,充分体现了我国电力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水平。

基于电力统计调查数据和企业实测数据同步开展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前述《公告》在大量测算案例基础上得出2023年度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输配电(不含线损)碳足迹因子分别为0.9440、0.4792、0.0143、0.0065、0.0336、0.0545、0.0313、0.0457和0.0036kgCO₂e/kWh,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为0.6205kgCO₂e/kWh。

据新京报报道,浙江大学碳中和客座讲师汪军对此评价,这一数据已经有足够的竞争力,Ecoinvent数据库的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曾高达1.155kgCO₂e/kWh。碳足迹因子是在西方绿色贸易壁垒战场的武器,0.6205kgCO₂e/kWh这一电力碳足迹数据已接近部分发达国家水平,如德国、日本、韩国等,只要他们在电力碳足迹方面占不到绝对优势,我们在生产效率、能源效率、生产质量上再发力,这些也会影响产品的碳足迹。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电力排放碳足迹因子还在快速下降中,当中国的电力碳足迹因子降到0.6kgCO₂e/kWh以下,甚至0.5kgCO₂e/kWh以下后,西方绿色贸易壁垒自然不攻自破。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化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进一步扩大测算覆盖范围,丰富案例样本,加强因子数据迭代,持续更新发布后续年度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和代表性。同时,将加强国际交流,推进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国际互认。

有话要说...